媒体传真

首页 / 媒体传真 / 正文

用科学精神引领 “AI向善、学术向好”

发布时间:2024-09-24 点击次数: 作者:刘根生 责编:米洋 王晓艳 来源:南京日报

“既要看到人工智能(AI)引领新一代技术变革的趋势,也要十分冷静地看到客观存在的种种挑战。”在南京大学2024级本科新生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上,南京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如此表述。其意图很明显:要用科学精神引领“AI向善、学术向好”。

科学意在求真。在谭铁牛院士的这堂人工智能通识课上,求真精神贯穿始终。他说:人工智能对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社会学等都有巨大的应用价值,正加速科研范式的变革,人工智能还将加速普惠型智能社会进程,对生产力和产业结构带来变革性影响。但目前的人工智能系统可谓“有智能没智慧、有智商没情商、会计算不会‘算计’、有专才而无通才”,与人类智慧还相差甚远。有学生告诉记者:听了谭院士课后,看见了人工智能的光明前景,也看见了面临的问题,要在学习和拥抱人工智能并医治“病症”中提升自身能力,遇见更好的自己。

质疑精神向来是科学精神重要内涵之一。科学是通过不断探索和发现,以揭示自然和人类奥秘。多一些质疑精神,就多了一些理智思考,进而在完善认知中接近真理。科技创新是创造性活动,其成果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问世即完美。多一些质疑精神,就能在直面问题中推动科技创新。谭院士的人工智能通识课也启示我们,求真和质疑不可分。适度存疑,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案,方能实现“求真”。面对人工智能热,尤其需要根植科学精神。

那么,借助人工智能写论文是否可以容忍?借助AI写论文,出发点应是利用人工智能提高学习研究效能,要把人工智能当“帮手”,决不能把人工智能当“枪手”。后者不仅背离了学术原创原则,更突破了学术诚信底线。为此多地高校纷纷引入论文检测工具,严查学术不端行为。遏制此类现象需要依规监管,更需要根植科学精神,帮助学子明辨是非,正确应用人工智能,确保“AI向善、学术向好”。

有几条新闻值得关注:“新华AI学术科研助手”近日正式上线,意在为研究人员提供高效知识服务;中国科学院发布诚信提醒,要求在选题、检索、申报材料、数据收集等科研活动中规范使用AI技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征求意见稿)》。无疑,这是既要积极以人工智能构建科学研究新范式,又要杜绝利用人工智能搞科研作弊,确保“AI向善、学术向好”。把科学精神装在心里,坚持实事求是、勇于开拓创新、善于探索实证,应成为科研自觉。相信在科学精神光照下,“人机共舞”必将越来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