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宁夏有个“南京大学班”

发布时间:2009-07-12 点击次数: 作者:古公亮

    从南京出发,坐一天一夜的火车,一路西行,转而向北,出了平凉,就来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是隶属于固原的国家级贫困县,全年干旱,基本没有降水,也许并不适合人类居住。 
隆德县第二中学虽处县城,但是整个学校连自来水都没有,所有教师、学生洗衣做饭的用水全出自学校门口的一口深井。二中相当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他们成绩优秀,但家庭相当贫困,因为没有可以替换的外套,很多学生校服一穿就是几个星期。“两免一补”的政策实施之后,大大减免了学生的学习费用,但对于他们来说,在县城读书的生活费用仍超过了家庭承担能力。很多贫困学生每月生活费不到100元左右,除去住宿费20元、往返车费20元左右,每个月的伙食费才60元,每天两块钱的伙食费只能让同学们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尽管同学们如此节省,对于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的隆德来说,每年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因贫困而面临辍学的危险,他们求学之路困难重重。

    但就在这样一个地方,这样一所中学,却有一个“南京大学班”。教室门口黄灿灿的铜牌,教室里书声琅琅。同学们因自己是“南京大学班”的同学而骄傲和自豪,他们不用担心明年会不会用书包塞满行李出外打工,他们的父母也不必在年关时分为孩子下一年的学费而整夜发愁。 

我们要建“南大班”

    “南京大学班”的建成离不开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十年来,一茬又一茬的南京大学志愿者们,坚持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展支援教育工作。隆德县第二中学,是他们从十年前就开始服务的一所中学。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一届一届的支教队员秉着这样的信念,奔向宁夏。但真的到了宁夏,到了漫天黄沙的服务地,志愿者们发现自己所能做的真的非常有限。班级多教师少、学生多援助少、一时援助难以解决长久问题,今年辛辛苦苦联系资助的学生到了明年资助减少可能会前功尽弃。而如果能建立南大班,做成一个长期开展的项目,以后每届均能设立,支教队伍薪火相传,代代不息;各类资助也可以统筹使用,真正收到实效。

    设立南京大学班,把真正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选拨出来就成了摆在面前的头等大事。经过学生们的自主申请,南京大学第十届研究生支教团隆德二中服务组的潘静、吴琼两位女队员们在周末时间,一家一家地探访递交申请的学生。从去年10月到12月,共走访42户家庭。当时,宁夏已经是飞雪漫天,队员们走得是混着雪水坑坑洼洼的黄土路,饿了吃一口自带的窝窝头,渴了攒一把新鲜的积雪。42户家庭分布各个乡村,到了学生家,往往顾不上喝一口热茶,粗粗一看细细调研之后就得赶往下一家。有的同学家庭确实非常贫困,一次,有位学生家长端出三只杯子,其中一个居然是开水瓶瓶盖。

    去年12月,经南京大学团委批准,“南京大学班”终于建成了。在设立仪式上,江苏团省委副书记沈海斌、宁夏团区委副书记杨文共同为“第一届南京大学班”揭牌。

    截止目前,南京大学支教团已经为“南大班”的41名学生联系到初中三年的定向助学金,资助总额达五万余元。另外,她们还为该班级专门设立了一万元的“南大班爱心基金”,为该班学生发放牛奶等营养品、发放奖学金。

    南大班设立后,队员们很亲切地管这个班的孩子叫做,咱们南京大学的小校友们。这些学生曾经是不幸的,自己再努力也面临辍学的危险;但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进入了南大班! 

    去南京!去南大!

    为咱南京大学的小校友们做点什么始终是支教队员们想得最多的事情。一次,在队员们讨论暑假安排的时候,队长潘静突然想到,带着南大班的孩子去南京、去南大,真正地带着西部的孩子来看看大城市,这应该是支教队员们最好的暑期安排。这个想法得到了队员们的一致认可,大家开始分头行动、付诸实施。

    经过多方的联系,终于争取到了省内东恒国际和远东控股两家企业的援助。支教队员决定,选拔综合成绩前30%的同学到南京、苏州等地学习参观。7月11日至15日,充满好奇的15名“南大班”的同学们,参观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校园、与长期跟他们写信交流的南大学生见面、参观著名企业和工业园区、游览名胜古迹。孩子们异常兴奋。活动极大地激励了孩子们。成为他们学习的巨大动力。看到学生们开心的面庞,支教老师们也感到非常开心,但是同时也深感身上的担子很重。得到爱心企业的资助,老师和同学们来南京的费用虽然解决了,但是娃娃们来回的安全、寄宿家庭的选择、参观期间的具体安排等等都还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然而九户主动申请成为孩子们寄宿家庭的好心人,让来自宁夏的同学们度过一个温馨甜蜜的夜晚,使他们对江苏人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支教团的队员们感受到了莫大的支持。

做得再多也不够 

    自中国青年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启动以来,作为最早响应和参与的高校之一,南京大学迄今为止共选派了10届、共125名优秀大学生,先后赴山西、甘肃、宁夏、西藏、云南等地开展支教工作,总人数居全国高校前列……而这些数字还在不断地增加中,还有无数的可能性。隆德县是支教团迄今为止服务时间最长的服务地。多年来,在当地努力做好教学工作,为贫困生联系资助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协助学校参与开展各项活跃校园文化的活动等等,受到了宁夏团区委、当地政府和受援学校的一致好评。

    十年来,南京大学的支教队员们始终竭尽全力想给当地的娃娃带去帮助,在支教工作之外,捐书捐钱捐物、办心理咨询,搞体育比赛,为东西部搭桥牵线,到学生家里面过新年……到如今,建设“南京大学”班,将是一种新的开始。“南京大学班”的建设,将使南京大学对宁夏的服务,从一种支援帮扶的性质,升华为一种“血缘”的联系。

    南京大学的支教队员们始终在努力。支教过的南大学生,始终都觉得,也许做了很多,但永远是不够多。不管是宁夏、云南还是其他有南大学子身影的地方,只要是有南大学子身影的地方都在当地学生的心田种下了希望的树苗;只要是南大支教老师教过的学校和班级,都传播了南大人的善意和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风气;只要是抱持有一颗赤诚的心,不管能做多少,做了多少,都代表了南大人对西部热土的热爱!

    支教队员们深信,如果我们所做的能吸引一丝旁人的视线,唤起大家对西部教育的关注,才是最大的成功。

古公亮